无数留学生的血泪告诉我们:想留学,先过自己这一关【无老师原创】

“留学”已然是一个热门的词汇,虽然“留学”这两个字在某些人的眼里已经光辉不再,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还是那么熠熠生辉,尤其是在广大的大,中,小学生眼里,“留学”两个字更可以被称之为膜拜。而且现实之中就业的压力,又进一步作用于这种趋势,使得“留学”不知何时成为了找工作的一种工具。 其实在无老师的眼中,是否去留学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,倒是自己是否想留学是一个留学的关键点。无老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就这个专题写一系列的文章。 本期是第一期:想留学,先过自己这一关。 无老师经常接到一些邮件,描述自己的迷茫,描述自己学习没有动力,是否可以采用某种方法逃避托福考试,在各种各样的邮件里无非几种方式:1是放弃, 2 是预测, 3是投机取巧,比如说听不懂怎么做题之类的技巧。在无老师看来,这是一件让人很无语的事情,因为我在这一个个考友的话语里面,看到的是教育体制的延续,看到的是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反感,看到的是中国某些文化传统里投机取巧的延续。 中国传统的教学,只顾着让学生记忆所谓的“正确答案”,但是学生是否喜欢,是否接受这些正确答案,貌似从来没有被任何一个人考虑过。因此,在绝大多数的学生的脑子里面学习=痛苦,考试=痛苦,兴趣=玩=不学习,很少有人真正享受过学习的乐趣,真的有人享受过学习的乐趣么?想必还是有的吧,至少杨振宁老师以82岁的高龄娶28岁老婆的那一天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。 由于没有兴趣,因此也很少有学生想过自己为什么学习,学习是为了什么。很多人想当然了认为学习是为了报答父母,有的是为了找份好工作,有的是为了让自己或者家长有面子,有的是为了出人头地。但是当我们来看这些目的的时候,发现没有一个是刚性需求,换句话说,没有一个是如果没有达成的话就会让人活不下去的。因此,我们会发现学习在每一个人的脑中,只会变成痛苦与折磨,就像中国传统鬼故事里面的黑白无常、牛头马面一样挥之不去! 但是反过来,反观中国现在国内如火如荼的网游产业,身子还产生了“网瘾”这个词,充分说明了娱乐以及兴趣对于大众的吸引。但是貌似在中国从来都没有产生过“学瘾”这个词,我们提到学习的时候,就只有痛苦,完全与兴趣不沾边,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,都附加了怎样的东西在我们的学生身上。让我们的学生,对于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。 其实,如果以生命的长度来丈量我们现在的留学,就会发现其实留学更多的是为了自己而努力的。其实对于留学的第一步来说,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想清楚为什么留学,留学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兴趣,是一种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,目的可好可坏,兴趣可高可低,但是永恒不变的是你本身要想出国留学,而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父母的期待而留学。无老师甚至认为,哪怕是一个不好的兴趣,比如说你就是喜欢帮助塔利班颠覆美国政府,都比你没有兴趣和目标而选择留学得好,因为只有当我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,有一个自己感兴趣,自己愿意为之奋斗,自己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的时候,我们做的一切才有意义,我们才愿意把玩的时间花在学习上,愿意把睡觉的时间花在背单词上,愿意把上网的时间花在做模考题上。 太多对考试的仇视,造成了太多的负面情绪,也造成了太多的投机取巧的想法的产生,想清楚自己为什么留学,自己才是留学的主角。其他的配角请靠边站,为自己的为了想想,随波逐流只会把自己扔进下一个绝望。